物聯網技術第三大推動力:教育界與科技界 追求先進科學、前沿技術是科學家的天職。2009年初,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和工商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,對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智慧型基礎設施(簡稱“智慧地球”)基于積極回應,將“新能源”和“物聯網”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,將“智慧地球”提升到美國的國家及發展戰略的高度。隨著溫家寶總理的“感知中國”戰略構想的提出,我國政府已充分意識到物聯網是信息技術變革的重大機遇。通過探索物聯網的核心理論問題,發展享有自主產權的物聯網技術對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跨越式發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2010年3月9日教育部網站發出通知:我國擬針對互聯網、綠色經濟、低碳經濟、環保技術、生物醫藥等國家決定丁大力發展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,在高校本科教育階段設立相關專業。這其中就包括增設物聯網專業,以期為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——物聯網相關產業培養高素質人才。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領導在首屆物聯網應用高峰論壇上表示,目前我國物聯網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,為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,我國將采取四大措施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。這些措施包括:一是突破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,實現科技創新。同時結合物聯網特點,在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時,研發和推廣應用技術,加強行業和領域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以應用技術為支撐突破應用創新。二是制訂我國物聯網發展規劃,全面布局。重點發展高端傳感器、MEMS、智能傳感器和傳感器網節點、傳感器網關;超高頻RFID、有源RFID和RFID中間產業等,重點發展物聯網相關終端和設備以及軟件和信息服務。三是推動典型物聯網應用示范,帶動發展。通過應用引導和技術研發的互動式發展,帶動物聯網的產業發展。重點建設傳感網在公眾服務與重點行業的典型應用示范工程,確立以應用帶動產業的發展模式,消除制約傳感網規模發展的瓶頸。深度開發物聯網采集來的信息資源,提升物聯網的應用過程產業鏈的整體價值。四是加強物聯網國際國內標準,保障發展。做好頂層設計,滿足產業需要,形成技術創新、標準和知識產權協調互動機制。面向重點業務應用,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究,建設標準驗證、測試和仿真等標準服務平臺,加快關鍵標準的制定、實施和應用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,整合國內研究力量形成合力,推動國內自主創新研究成果推向國際。